•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荻港:渡江精神永流传

发布时间:2019-06-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65年前,在繁昌县沿江的一个小村庄内,当时才5岁的许成华看着家人没日没夜挖着山洞,虽然年幼,却也意识到事情的不寻常。

1949年4月20夜,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炮声响了一夜,藏身洞顶的土都被震得往下直掉。”虽然当时还小,但许成华至今对这一情景还记忆犹新。那一夜,许家老小躲在挖好的洞里,听着洞外的枪炮声,彻夜未眠。当第二天一早走出洞时,映入眼帘的,是如潮水涌过的队伍。家人告诉许成华,这便是解放军。

据史料记载,4月20日19时20分,第三野战军9兵团27军79师235团开始渡江,3连5班长刘德翠带领的渡船攻克板子矶敌军据点,随后大部队一举突破国民党自诩为“固若金汤”的长江江防。

红色记忆难忘却   烈士英灵伴成长

今年4月上旬,在繁昌县荻港镇新河村,记者见到了曾经历过渡江战役的许成华老人。

“我清楚地记得,躲进洞后,旁边有小孩嚎啕大哭,结果被父母立刻捂住了嘴……”据许成华回忆,渡江战役之前,国民党经常在村中对解放军进行妖魔化宣传,企图让村民逃离,村里人对于即将来临的战役都十分忐忑。而经过一夜的炮响,一夜的激战,第二天当村民们小心翼翼走出洞穴亲眼见到解放军时,却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大家十分惊讶,虽然人如潮水,却听不到任何的吵闹声,解放军一点没有打扰老百姓。”如今,当许老回忆这件事时,仍然会被解放军严明的纪律所折服。

战争必然有伤亡,渡江战役第二日,村民们在江边不远的一处沟中,找到了“静静睡着了”的9名解放军。怀着对牺牲战士的敬意,村民们自发地就地收殓安葬了这些烈士;1984年,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政府重修烈士墓,将安葬在叶帽山的烈士坟墓迁出,最终在“风景尤为壮观的董公山北麓”建起了烈士陵园,重镌渡江烈士墓碑记。

“这9名无名军人的精神,可以说鼓舞着我这一代人长大。”采访中,记者们跟随许老登上了烈士陵园,墓碑记载了他们的事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烈士们生为革命,死不留名的忘我精神,高山水长。”许老告诉记者:“这里长大的孩子,无论是少先队宣誓、入团入党,还是扫墓祭拜,都会来到烈士碑前。”许成华还亲自参与了烈士陵园的重建工作,他对这9位烈士有着太多的道不清的情愫,“这里的人从来不曾忘记是渡江战役为我们带来了解放。”

百万雄师跨天堑   天翻地覆慨而慷

作为中路渡江大军一个重要的登陆点,荻港镇的板子矶见证了65年前那场举世震惊的激烈鏖战。当记者登上板子矶时,江水东流,群草生长,古塔悠然,硝烟虽早已散去,但那段伟大的历史却流传了下来。

记者了解到,位于荻港镇北一公里的板子矶,自古兀立江滨、地势险要,素有“吴楚关锁”之称。据《繁昌县志》记载,“三国至清代著名戎事,十之八九发生于此”。而正是由于其江上要塞、兵家必争之地的地理位置,使得板子矶在渡江战役成为了攻克长江天堑最重要的军事突破点之一。

战争在这座矶上留下了许多痕迹。许成华告诉记者,解放后,他和小伙伴曾多次游泳来此玩耍,芦荻中、浅滩边,经常可以捡到一些子弹壳。如今,当年解放军渡江时划过的旧木船,用过的黑色手摇老电话,吹过的冲锋号等,都被陈列在板子矶爱国主义纪念馆中。板子矶也早已被定为繁昌县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有慕名而来的学生、党员等前来此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65年过去,站在高高耸立的纪念碑旁,望向开阔的江面,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那一夜:千舟竞发,人流滚滚,浴血奋战中炮火染红了天际,红旗招展里无数英雄豪杰抢登江岸……如今,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荻港从一个江边小乡村发展成全市颇具盛名的工业强镇,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日益改善……“现在的日子是当初想都没想过的。”许成华老人感慨于如今的好生活,而他本人也恰好印证了这65年来的巨大变化。“三个孩子如今都很有出息,先后赶上了80年代民营经济的好浪潮,成功创业致富。”许成华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闲暇之余他总喜欢听着越剧、谱着小曲。他退休后亲手创办起来的香菜生产红红火火,创立的“老许香菜”品牌远近闻名……

“今年,我也迎来了自己两大喜事,一是70整岁的生日,二是和老伴迎来了金婚。”老许说,他准备好好操办一场,在家中挂上100个红灯笼、贴上100个福字,热热闹闹庆祝一番,加倍珍惜当年铁血横渡换来的幸福生活……

图为许成华老人带领记者参观渡江革命烈士陵园。

记者 程代广 王跃虎 唐乐燕 文 陈洁 摄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荻港:渡江精神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