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扩张 牧原股份陷财务争议
发布时间:2021-03-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3月17日,牧原股份股价开盘飘红,甚至一度以9.57%的涨幅逼近涨停,最终让投资者长舒了一口气。
在此之前,3月13日,有网络大V发文称牧原股份固定资产占销售收入比重高于同行、与牧原建筑之间存在大量关联交易等,受此影响,公司股价连续两天下跌。3月15日,深交所就此向牧原股份下发了问询函。为此,在3月16日晚间,牧原股份回复了《深交所关于对牧原股份的问询函》,其在回复中非常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市场关心的焦点问题:高毛利率、大量工程关联交易、少数股东ROE远低于母公司股东ROE等。
“公司的生猪养殖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养殖模式,而同行业上市公司多采用代养模式。”牧原股份在公告中如此强调。
材料显示,牧原股份超过600亿元的重资产扩张战略仍在持续。
“高利润是当前产业大环境带来的高利润率。长期来看,资本都必然获取平均利润率水平,无法持续获取高额利润,除非有非常特别的技术创新,实现自然垄断。”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市场行情的发展趋势来看,高猪价可能即将过去,内部化带来的风险更加集中,由此可能导致利润下滑更加明显。
重资产高速扩张
负重而行,牧原股份在重资产的投入远未结束。
遭称为养猪行业“茅台”的牧原股份,“重量”已然是企业发展的砝码。2020年三季报显示,牧原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1.65亿元,归母净利润209.88亿元,固定资产404.61亿元,在建工程140.87亿元。这也是引发外界质疑的导火索。
对此,牧原股份在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承认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固定资产占营业收入比例要高。数据显示,牧原股份自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其固定资产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05.52%、101.17%、93.29%、103.31%。同行业中新希望占比较低,如2019年仅为16.85%,2020年前三季度为28.63%。其他如正邦科技、温氏股份等集中在30%~40%。
但是牧原股份在扣除保育、育肥舍之后,其固定资产占营收比迅速下降,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占比分别为65.72%、36.82%、38.64%、45.02%。
“代养模式因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相对具有‘轻资产’的特点;而全自养模式需公司自主投资建设生猪养殖场。”牧原股份强调说,故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公司固定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固定资产周转率较低。
此外,牧原股份回复记者称,除固定资产投入大外,该模式还有生产环节可控、环保处理集中、人员管理统一、智能引领发展等特点。
负重而行,牧原股份在重资产的投入远未结束。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主要在建工程计划总投资为603.06亿元,尚需投入252.17亿元。记者注意到,从去年起,牧原股份在河南省南阳市大力推行“百场千万”计划,2021年目标出栏量为5000万头,相比上年增幅为176%。显然,牧原股份为南阳市养猪业撑起了大梁。随着资本性支出投入不断加大,其产能也由2014年的275万头暴涨至2020年三季报末的4520.12万头。
如此之大的投入背后,则是牧原股份的“大存大贷”。截至去年三季末,牧原股份有息负债276亿元,去年前三季度为此支付利息1.68亿元,并且牧原股份实控人秦英林近期还在质押股份融资。但牧原股份在手货币资金有225亿元,去年前三季度还因此收入1385万元利息。
“养殖(农业)必须充分带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自养还是代养,独立猪场(农场)的生产效益和养殖者(农户)利益高度一致,便可以产生最佳效益。”马文峰表示,通过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提升养殖单位的规模,公司专业化(专家)服务同终端管理主体充分结合,对提升总体效益至关重要。只要猪价能够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上,有规模就会有效益。另外,集团内部总体的成本控制和养殖效率至关重要。“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让农业成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不拘泥自养还是代养。”
至于牧原股份是否会持续扩张,牧原股份回复称,截至2020年底,公司设计产能为6000万头。根据公司的项目储备情况,目前具备建设8000万产能的潜力(包含已建成和在建部分)。“得益于国家支持生猪复产的政策,符合建设需求的土地仍在继续流转之中。未来将根据猪价、利润、现金流和融资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保持合理的投资建设速度。”
百亿元关联交易
巨额关联交易,正是牧原股份遭外界诟病的焦点问题之一。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全产业链扩张 牧原股份陷财务争议